全国科普月 | 余杭区主场活动暨科创巴士首发仪式举行!
8月28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余杭区主场活动暨科创巴士首发仪式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积极响应“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全国号召,以“科普赋能 触见未来”为主题,为公众带来丰富的科普体验。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省科协二级巡视员王央杰,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鲁玉安,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罗建强,余杭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姚文华等领导出席,与百余名科技工作者、市民代表共同参与活动。
启动仪式在原创科普剧《跨越时空的科技回响:从梦溪到未来》中拉开帷幕。该剧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形式,生动演绎了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传承而来的科学探索精神,呈现了余杭绵延千年、持续创新的科学文化底蕴。在这份千年创新基因的滋养下,余杭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布局“1+3+X”未来产业体系,持续强化场景融合、弥合数字鸿沟、激发人才活力,聚力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
活动现场,余杭人民政府副区长罗建强致辞。他首先向全区科技工作者及关心支持余杭科普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指出余杭作为中华文明圣地与科技创新高地,已集聚多家高能级实验室、顶尖科研平台和行业领军企业,连续四年荣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今年更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1名、院士7名,全区人才总量突破49万人。罗建强指出,余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普之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他提出三点倡议: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争做科普“先锋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科学真理;
各镇街、部门、平台要拧成“一股绳”,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
每一位市民朋友要成为科普“参与者”,主动学习科学知识,让“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活动现场发布了首个全国科普月余杭区主场的系列活动,并为仪式上为余杭区首批“科普加油站”授牌;表彰了第39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余杭区获奖者;展演了由区应急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选送的科学传播作品。
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高嘉勋同学颁发“少年科小二”证书并寄语,周主席勉励青少年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坚持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涌现更多的少年科小二。同时对科普和科创两翼融合发展提出希望:
一是根植历史文脉,弘扬科学传统。
要深入挖掘良渚文明、沈括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使科普工作承载余杭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自信;
二是聚焦创新实践,服务发展大局。
余杭作为全省创新高地,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推动科普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余杭科创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三是坚持面向未来,构建科创生态。
要推动科普资源面向基层、惠及群众,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科创氛围,让科普以更加多元、更加贴近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此外,主场活动还设置了科普市集和科学家精神等主题展陈区??破帐屑撇怠⒆匀?、健康与应急科普等四大主题,为广大市民提供零距离互动体验,让公众在趣味中感受科技魅力。展陈区则集中呈现了科普月系列活动、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与科学家精神内涵,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与互动,营造出崇尚科学、致敬创新的浓厚氛围。
本次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余杭区围绕未来产业赛道,精心策划了四条“科创巴士”主题线路,涵盖脑机接口、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让市民沉浸式体验余杭科技魅力、共享科技成果。同时,各镇街、平台、企业、基层科协组织同步推出百余场特色科普活动,包括院士讲座进校园、健康讲座、农技培训、青少年科学工坊、非遗体验等,形成“全区联动、全民参与”的科普热潮。
启动仪式后,首班“科创巴士”发车,市民代表踏上“探索人形纪元的协同之旅”、“触碰苍穹边界的智飞之旅”,参观天目山实验、未来科技城展馆、浙大科技成果展厅、菜鸟智谷等代表企业,亲身感受机器人技术、智能物流、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
余杭区科协将以本次全国科普月为全新起点,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为余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全民参与的蓬勃动力。(余杭区科协)